返回首页

今日快讯:老伴自觉肺炎好转准备出院 主管女医生细查“揪”出肺癌

来源:都市快报

面对肺结节,两种极端态度不可取


(相关资料图)

读者老牛:

我真诚地推荐浙大一院呼吸内科沈茜主任医师。去年国庆前,我老伴因发热到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就诊,后住进呼吸内科病房。

住院后,为了彻底查清病因,沈茜主任医师不厌其烦、细致周到地给我老伴做了多种检查,终于查清是肺癌。

沈医生又为我老伴申请院内多学科会诊,在多种治疗方案中确定了最合适我老伴的化疗方案,并选择了最适合的药品。其间,她多次耐心细致地与我老伴和家属谈话,增强了我们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。

在治疗过程中,沈医生也根据情况变化多次及时调整方案。特别是在今年初新冠疫情期,为我老伴采取多种保护措施,把住院化疗改为门诊化疗,尽可能避免我老伴感染上新冠,也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。

沈医生和她的团队付出了很多努力,经过半年多的精准治疗,我老伴目前的病情有了显著好转,各项指标都有了改善,这更增加了我们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心和底气。

沈茜主任是真正的好医生!

沈茜(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):

这位阿姨目前仍在治疗过程中,病情控制得挺好。当时,她因发热来就诊,初步考虑是肺炎。抗感染药物治疗后体温正常,自觉好转,但是影像复查肺部病灶吸收不够明显,引起我们的怀疑——不是单纯的肺炎。

阿姨不愿继续住院,但她的家人配合度很高。经过我们的解释,帮我们一起说服阿姨接受进一步检查。通过气管镜、肺穿刺和PET-CT等系列检查,明确诊断为肺癌,且已经累及胸膜。

肺部恶性肿瘤需要多学科参与治疗,经过MDT会诊,阿姨当下的情况的确不适合手术,确定了化疗+免疫治疗的治疗方案。

在治疗过程当中,因为副反应带来的不适,阿姨难免有些情绪上的问题。作为医生,去关心、去安慰,都是理所应当的,我们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。

被患者家属这么夸奖,真的不好意思。我们能做的非常有限,真正支持阿姨坚持下来的还是她的家人。

医生、患者及家属的目标一致,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共同面对、对抗疾病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自然会更顺利。

面对肺结节

两种极端态度不可取

近些年,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。

沈茜提到,面对肺结节,两种极端态度不可取——毫不在意和过度紧张。

“临床上,等到确诊肺癌,再后悔当初没有定期随访的患者我们碰到过不少。”沈茜最近碰到的一个患者就是如此,确诊肺癌局部晚期之后满脸不可置信地说:“三年前我做过CT的,那时候结节很小啊!”“查阅患者既往的影像,当时病灶确实非常小,但医生交待的随访时间并不是随口一说,是根据结节的大小、形态、性质等综合考虑的,因此遵医嘱随访是非常重要的。没有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正确的干预方式而导致遗憾的结果,真的很可惜。”

另一种是过度紧张的患者,即使明确告诉他们结节属于炎性结节、肉芽肿性结节等良性病灶,依然觉得自己背着一颗定时炸弹,反复纠结于结节本身。“为什么上次检查还没有,这次突然出现了?”“就算是良性,总归是结节,不开刀拿掉我不放心”……

“总而言之,应该以科学的眼光来正确看待肺结节,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,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随诊复查基本就问题不大,即使后期出现问题,及时、正确的处理对预后也有极大的帮助。”

标签: